搶走IE份額的,包括Mozilla公司的火狐瀏覽器(Firefox)、谷歌旗下的Chrome和蘋果公司的Safari。隨著微軟在瀏覽器領域的節節敗退,甚至當年被微軟打敗的Marc Andreessen也準備開發新的瀏覽器,以期卷土重來。
對于微軟來說,瀏覽器份額丟失顯然并不是最致命的,真正核心的威脅在于,隨著IE風光不再,微軟有可能在接下來的互聯網時代面臨被架空的挑戰。
去年8月,《連線》雜志刊登文章,稱Web已死,Internet永生,曾引發廣泛討論。該文章認為,隨著iPhone和iPad日漸成為主流的終端,APP(應用)將讓瀏覽器的作用變得無足輕重,甚至逐漸消亡。
但是,《連線》未曾估量到的是HTML5在未來所發揮的重要影響。隨著HTML5的推出與普及,瀏覽器的功能會更加強大,以至于強大到可能取代微軟王牌產品操作系統Windows和辦公軟件Office的地步。
在HTML5出現之前,用戶為了能夠實現觀看互聯網視頻,需要在電腦操作系統中安裝視頻客戶端或者Flash Player插件。而在HTML5出現之后,主流瀏覽器都將能夠直接觀看互聯網視頻,而不需安裝任何其他的輔助軟件。
由于HTML5增強了圖像功能,大部分游戲將能夠在瀏覽器中直接運行,而無需在操作系統中安裝客戶端。大量游戲將完全能夠直接運行在瀏覽器的平臺之上,不再需要借助于操作系統。
另外,HTML5提供了網絡存儲與本地存儲功能。基于瀏覽器的在線文檔產品將在很大程度上沖擊Office軟件的市場占有率。
谷歌顯然早已經進行了布局。目前,谷歌的在線文檔產品已經積累了眾多用戶,隨著HTML5提供更強的文字處理能力和存儲能力,一般用戶將完全可以通過在線文檔滿足辦公需要。
俞永福認為,在可預期的將來,有必要安裝在PC操作系統之上的軟件無外乎是兩大類,一類是包括瀏覽器、安全軟件等的通用類基礎軟件,另一類則是要求比較高的游戲,其他的程序都將逐步往瀏覽器搬遷。
這一過程已然開始,許多電腦用戶的操作系統之中,安裝軟件的數量與此前相比明顯減少,日常使用中所需要的功能,已可以輕松通過瀏覽器實現。
越少的軟件被安裝到操作系統中,也就意味著操作系統重要性的降低。
近期,谷歌推出了一款上網本產品:Chromebook。這款上網本的開機時間僅需5秒鐘,進入系統之后,用戶所直觀接觸的界面是谷歌的 Chrome瀏覽器。用戶將通過瀏覽器完成所有以前需要在PC操作系統中完成的工作,包括文檔編輯、網頁瀏覽、聽音樂、看視頻乃至于玩游戲,數據可以存儲 在谷歌所提供的云計算服務中,也可以存儲在本地。
使用Chromebook時,已經不需要再去關心操作系統功能設置,所有的工作幾乎都在瀏覽器中完成,這一切要歸功于HTML5。
麥肯錫的報告認為,HTML5將允許程序通過瀏覽器運行,瀏覽器將成為通用的計算平臺,用戶無需離開瀏覽器就能完成一切任務。當操作系統變得不再重要的時候,微軟商業模式的基礎也將被動搖。
李開復說,這樣的過程不一定馬上徹底取代微軟的操作系統和辦公軟件產品,但即便只是1%,也在沖擊微軟的核心業務,隨著這一比例越滾越大,微軟面臨的威脅是丟失在個人用戶領域的龐大市場。
當然,這一前景目前僅僅是顯露了趨勢。并且,微軟也在擁抱HTML5,在它新的操作系統Windows8之中,將全面支持HTML5技術。但在這一過程中,微軟究竟能繼續占有多大的統治力,則是對其最大的考驗。
讓我們來看看HTML5到底能做什么? 大家都說HTML5功能如此強大.
軟件應用商店的壞消息
蘋果公司是HTML5的支持者,在最初構思iPhone手機的時候,喬布斯曾經設想過讓眾多的程序運行在瀏覽器上。在iPhone最初的設計中,Safari瀏覽器的作用明顯比今天我們所見到的要大得多。
兩件事情阻礙了喬布斯的設想,首先是當時硬件性能上的限制,此外舊有的HTML語言以及諸多的插件,使得瀏覽器運行程序的效率不高。蘋果最終選擇以APP商店的形式解決了問題,開發者開發基于iOS操作系統的應用,以便讓應用的效率以及展現效果更好。
隨著iPhone、iPad的流行,基于操作系統開發的本地程序以及用于顯示、出售這些程序,APP商店擴展到了以智能手機和平板電腦為代表的移動設備的方方面面,并波及到了PC。APP在移動計算設備上的風靡,讓《連線》雜志感嘆瀏覽器不再重要。
HTML5能不能改變這一個進程?俞永福預計,再過一年,APP的開發熱情就會下降。
當下風光無限的APP也有其天生的弊端。對于普通的iPhone用戶來說,每部手機上平均安裝的APP數量達到數十個。每個APP更新,用戶便需要通過應用商店對APP進行更新下載。隨著APP安裝數量的增加,這一過程將變得不勝其煩,并且耗費網絡流量。
此外,即使是想要完成一個特別簡單的功能,也仍舊需要從應用商店下載程序。比如查詢天氣,對于瀏覽器來說,只是在搜索引擎中輸入關鍵詞的工作,但在智能手機上則變成一個應用程序,而這樣的應用程序,許多用戶的使用頻率非常低。
互聯網的精髓是信息無處不在、無時不在的自由流通。但目前的APP,卻因為自身進行封裝的原因,形成了信息的孤島,應用之間的接口無法連通,導致APP完全不能像瀏覽器應用一樣,相互之間共享信息。
在開發者層面,APP這種方式雖然解決了收費問題,但所帶來的麻煩也同樣巨大。
汪華對《財經》記者表示,應用商店對于開發者來說,喪失了良好的產品回饋和開發周期。一個更新的版本,提交蘋果公司進行審核至少需要兩個星期,而用戶下載使用之后的回饋,則至少需要一個月才能到開發者手里,這對于許多互聯網公司來說是不可接受的。
隨著移動計算設備種類的增加,開發者需要針對各種不同的操作系統和機型進行適配開發,而這浪費了大量的資本與開發者精力。
就目前的操作系統來說,為消費者耳熟能詳的包括蘋果的iOS、谷歌的Android、RIM的Blackberry、諾基亞的 Symbian、微軟的WP以及惠普的WebOS。除非僅針對某一個特定的系統進行開發,否則類似于瘋狂的小鳥這樣的流行游戲,就需要針對上述所有的 系統開發不同的版本。
讓事情變得更糟的是,由于Android被大量移動設備制造廠商所采用,不同的設備型號甚至都需要開發者對應用進行修正和適配。
磊友的創始人趙霏創業之前,在手機程序開發領域工作了近十年。他說,開發并維護不同操作系統和不同機型上的應用,占據的資金與精力投入,與開發一款新應用幾乎相同。他認為,HTML5的出現,將彌補上述所有APP的缺陷,讓移動設備的應用回到瀏覽器的平臺之上。
而基于瀏覽器開發并運行應用,也是谷歌在設計Chrome時候的概念。去年底,Chrome應用商店中程序的數量就突破了1萬。這些應用類似于iPhone的APP,最大的不同在于,iPhone的APP運行在操作系統中,而Chrome的應用則是基于瀏覽器的。
基于瀏覽器的應用,能夠實現自動更新,不需用戶自己進行升級。由于HTML5的通用性,只要瀏覽器支持HTML5,就意味著使用HTML5開發的應用,可以在所有的操作系統和機型中運行。這便是當年Java設計的初衷,開發一次,到處可用。
HTML5的通用性,打通了應用在不同操作系統和機型之間的障礙,形成了巨大的跨平臺優勢。隨著移動設備在硬件性能上的提升和瀏覽器效率的提高,基于瀏覽器開發的應用,其運行效率和展現效果,將很快追上基于操作系統的APP。
基于操作系統開發的APP的優勢逐漸減弱,蘋果在這一領域所構建的門檻也將被逐漸消磨。開發者將不必關心開發的程序,針對的究竟是iOS還是Android,只需要針對HTML5進行開發。移動設備上搭載的瀏覽器,則將幾乎無差別地運行這些HTML5程序。
這是一個美好的未來。汪華說,類似于蘋果移動設備的APP缺陷已經非常明顯,而基于HTML5的瀏覽器應用,對于開發者來說,“是一條自由之路。一旦蘋果的APP Store中的應用不再具有數量和品質上的優勢,蘋果在移動設備上目前壓倒性的優勢也將逐漸失去。
李開復說,如果HTML5普及開來的話,基于操作系統的APP的優勢會越來越不明顯,在產品豐富度、用戶體驗和跨領域內容共享方面將受到巨大沖擊。“雖然很難在短期內死掉,但長期來看有可能。
如果這一切都成為現實,那么蘋果的移動設備產品重新回歸瀏覽器也并非不可能,畢竟在目前來說,蘋果的Safari是支持HTML5的最好的一款產品之一。而且,蘋果也確實在這個方面感到了切實的壓力。
今年6月,有國外媒體稱,Facebook公司正在秘密開發一項名為斯巴達(Project Spartan)的HTML5應用項目,其目的便是為了擺脫蘋果的APP Store對Facebook在移動領域的束縛。Facebook希望通過這個HTML5項目,推出自己的游戲應用和專屬的應用程序買賣支付渠道,而不是 APP Store。
這對于蘋果來說,顯然不是一個好消息。